新闻中心

日赚约11.3亿 三大油企业绩增长

发布时间:2024-10-15来源:中国电力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近期,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绩单”陆续出炉,众多细分产业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链韧性。即日起,本报推出“半年报折射能源产业链韧性”系列报道,从油气、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资金流向、ESG等多方面切入,一观能源企业市场表现,展望行业后市趋势。


日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陆续披露2024年半年报(以下简称“半年报”)。


根据半年报,在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上涨态势的背景下,三大油企通过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链应对油价等宏观因素变化的韧性明显增强。在上游,通过增储上产和技术创新来保障能源供应;在中游,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来提高输送效率;在下游,通过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来增强竞争力。


经合计,三大油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054亿元。折算下来,上半年合计日赚约11.3亿元。


其中,中国海油增幅最大,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达226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达797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886.1亿元、同比增长3.9%;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58万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母净利润357.03亿元、同比增长1.7%。


三大油企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有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油价维持高位或可推动上游资产价值“回暖”


油气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要素,其稳定供应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回暖,产油国联盟延续减产策略导致供应偏紧,国际油价同比上升。


中国石油在半年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84.0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9.66美元/桶上升5.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8.9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4.76美元/桶上升5.6%。


得益于产量增长和油价上涨,以上游业务为主的中国海油在上半年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内,提质增效升级行动取得实效,净利润同比大幅上涨。同时,全方位成本管控体系运行良好,桶油主要成本为27.75美元/桶油当量,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记者注意到,在国际油价处于高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三大油企保持增储增产一致步伐,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报告期内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3.1%、9.3%,达9.06亿桶、2.58亿桶、3.63亿桶。


“高质量+高效”成为三大油企报告期内勘探开发成果的共同点——


中国石油上半年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落实多个规模油气储量区,深地塔科1井突破万米大关并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与此同时,海外油气业务突出效益勘探、规模增储,乍得PSA项目获得高产油流。


中国石化上游业务增储增产降本增效取得新进展,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北部湾盆地新区带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高效推进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胜利海上、塔河、北部湾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积极推进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


中国海油获得7个新发现的同时,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渤中19-6气田13-2区块5井区开发项目和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等顺利投产,“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和巴西Mero3项目等重点新项目顺利推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三桶油”在油价波动期体现出较强的业绩韧性,盈利中枢有望进一步上行。同时,有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油价维持高位将激励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推动上游油气储量资产价值“回暖”,由此驱动股价上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A股股价涨幅分别为49.60%、13.26%、57.37%。


布局新能源以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


在推动油气行业增储增产的同时,布局新能源业务已成为石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8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是互补、替代关系,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要发挥好传统能源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何以协同?“三桶油”在半年报中给出答案——


中国石油成立了“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分部,将新能源发展提升至战略层面。根据半年报,该公司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916.6亿元,同比增长7.2%。


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成为中国石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的最大亮点。报告期内,中国石油新获风光发电指标725万千瓦,签订地热供暖合同面积4,615万平方米。从新能源发电量上看,报告期内风光发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8.5亿千瓦时增长154.5%。


中国石化的重点仍然在于氢能业务拓展。在半年报中,中国石化表示,正积极培育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公司还充分发挥现有终端网络优势,全力推动充电和加气网络发展,充电量和车用LNG经营量同比大幅增长;推进氢能交通稳步发展,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发展策略则是与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融合。于2023年5月并网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上半年累计发电1440万千瓦时,累计发电2800万千瓦时,折合二氧化碳减排1.66万吨。持续加强用能替代,通过自产自用及绿电交易两种方式,扩大绿电使用规模,上半年共消纳绿电超4亿度,减少碳排放近30万吨。


实际上,传统油气业务如何适应能源转型趋势,将成“三桶油”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和效益释放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可能不会立即体现在业绩上,但通过布局新能源业务,“三桶油”能够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过油气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


展望未来,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开发利用,或可成为油气企业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东兴证券研报称,作为全球需求端的代表,美国的通胀压力有所缓和,意味着大宗商品如原油等的估值有所缓解。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对油气开采和炼化及贸易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未来油价或维持中高位,驱动盈利提升。


中国海油获得7个新发现的同时,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渤中19-6气田13-2区块5井区开发项目和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等顺利投产,“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和巴西Mero3项目等重点新项目顺利推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三大油企在油价波动期体现出较强的业绩韧性,盈利中枢有望进一步上行。同时,有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油价维持高位将激励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推动上游油气储量资产价值“回暖”,由此驱动股价上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A股股价涨幅分别为49.60%、13.26%、57.37%。


布局新能源以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


在推动油气行业增储增产的同时,布局新能源业务已成为石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8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是互补、替代关系,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要发挥好传统能源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何以协同?三大油企在半年报中给出答案——


中国石油成立了“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分部,将新能源发展提升至战略层面。根据半年报,该公司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916.6亿元,同比增长7.2%。


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成为中国石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的最大亮点。报告期内,中国石油新获风光发电指标725万千瓦,签订地热供暖合同面积4615万平方米。从新能源发电量上看,报告期内风光发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的8.5亿千瓦时增长154.5%。


中国石化的重点仍然在于氢能业务拓展。在半年报中,中国石化表示,正积极培育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公司还充分发挥现有终端网络优势,全力推动充电和加气网络发展,充电量和车用LNG经营量同比大幅增长;推进氢能交通稳步发展,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发展策略则是与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融合。于2023年5月并网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上半年累计发电1440万千瓦时,累计发电2800万千瓦时,折合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持续加强用能替代,通过自产自用及绿电交易两种方式,扩大绿电使用规模,上半年共消纳绿电超4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近30万吨。


实际上,传统油气业务如何适应能源转型趋势,将成为三大油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和效益释放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可能不会立即体现在业绩上,但通过布局新能源业务,三大油企能够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过油气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


展望未来,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开发利用,或可成为油气企业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东兴证券研报称,作为全球需求端的代表,美国的通胀压力有所缓和,意味着大宗商品如原油等的估值有所缓解。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对油气开采和炼化及贸易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未来油价或维持中高位,驱动盈利提升。


上一篇:无 下一篇:普光气田稳产15年累产气超1200亿方

版权所有:2024石油化工智慧电网及绿电大会